抛开颜值先不谈! 看小鹏G7如何将科技与舒适完美融合?

  • 2025-08-01 10:00:05
  • 800

2014年,被誉为“中国新能源车元年”。

在这一年,国家推出16项专项政策,大力推动并鼓励企业加入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。也正是在同一年,小鹏汽车的前身,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

2018年12月12日,小鹏首款车型G3正式交付。此后,小鹏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,逐步在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领域建立起差异化优势。

引子

2025年,小鹏G7的到来,并没有让人感到太过意外。

毕竟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,再加上消费者用车需求的逐步升级,使得中型SUV市场,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之一。

与此同时,小鹏G6与小鹏G9在各自的细分市场表现一般,整体销量目前主要依靠MONA M03支撑,导致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。此刻的小鹏G7作为“智能驾驶2.0”战略下的关键新车,已被视为“触底反弹”后最重要的SUV产品。

这也是本次试驾小鹏G7的意义所在。

“智驾”:L3级算力开启

为什么先说智驾?其实“智驾”这个表述已经不完全正确了!说它是“智能驾驶辅助”,或许才更为确切。

同时,它的主要职责是辅助驾驶员驾驶车辆,减轻日常驾驶,以及拥堵路况所带来的疲惫感,但主控车辆的还是人。

为此,小鹏G7此次可谓是“全副武装”。

尤其是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AI芯片,算力达2250TOPS,是全球首款实现本地端VLA+VLM大模型部署的车型。

这是一个怎样的强大?

其中,2250TOPS算力相当于9颗Orin-X的叠加效能(9×254TOPS≈2286TOPS)。比比特斯拉FSD芯片(144TOPS)强15.6倍;比双Orin-X方案(508TOPS)强4.4倍。

本地端VLA+VLM大模型的加持,赋予车辆主动决策能力,例如:塌方路段自主绕行、救护车主动礼让等;并能实时解析复杂环境语义(如施工标志、ETC闸机),响应速度比云端模型快10倍。

从实际的驾乘体验来看,城市NGP功能启动简单,只需轻按拨杆;此时,左右后视镜处的蓝色辅助驾驶指示灯点亮,颇为醒目。同时,城市NGP与LCC功能间可自由切换,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,这样的设计还是值得点赞的。

同时,即便是面对武汉城区的复杂路况,智能变道功能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平稳地完成变道操作。对于长途自驾用户,它能一定程度减轻驾驶者的疲劳感,提高行车安全性。

在拥堵路况下,系统也能通过智能跟车和车道保持等功能,让驾驶者更轻松应对复杂路况。例如,应对窄路掉头时,NGP可进可退,三点掉头姿势丝滑通过;同时,小鹏G7还能自主完成环岛通行、ETC自动过闸、无保护左转等操作,变道决策流畅度接近人类驾驶员。

前文说到的车载的三颗图灵芯片,在此时也是分工明确。两颗驱动智驾,一颗+高通8295P驱动智能座舱,实现座舱大模型本地运行。比如,87英寸AR-HUD的动态渲染就是其中的“受益者”。

超大的尺寸不仅显示更为清晰,而且行业最低的静态畸变,以及100ms的低延时,令人眼可视范围内的信息反馈、动态道路指引等远超同级别车型。尤其是在智驾辅助使用过程中,驾驶者前方无任何遮挡,仅需目视前方,便能够全面掌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重要数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个试驾过程中,小鹏G7驾乘舒适性也有所提升。

相比普通车型,得益于太极AI底盘的加持,车辆在行驶中的俯仰幅度小了20%,俯仰速度缓和30%,俯仰震荡次数小于50%。

再加上车端+云端AI智能路面预瞄功能,能够提前识别并应对各种路况问题,如减速带、颠簸路段、障碍物以及道路的凹凸不平,最远可提前200米识别路况,结合太极液压衬套矩阵和CDC可变阻尼减振器,实测过减速带时,车身起伏幅度更小,后排乘客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的晕车率显著降低。

至于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10km、CLTC工况下702km的续航,以及百公里电耗12.9kWh等方面的表现,都是小鹏G7的加分项。

空间:家庭科技美学

如果说智能驾驶辅助体验,展现出小鹏G7的过人之处;那么家庭空间的营造,则是它的另一个优势。

得益于1925mm的车宽,以及2890mm的轴距,小鹏G7拥有88%的超大得房率。尤其是4.47m³的整车空间,比特斯拉Model Y多0.45立方米(约1个单人衣柜的容积),视觉效果还是很可观的。

还有一点也是小鹏G7的亮点,那就是前排1062mm和后排1035mm的头部空间。

可能光说数据并不直观,我们还是以Model Y为例,小鹏G7的前后排比它高45mm和53mm,别小看这几厘米,即使是身高1.9米的成年人乘坐,也能拥有充裕空间。

与此同时,819L的超大后备厢本身就具有不错的容积,当后排放倒扩充至2277L时,能够容纳37个20寸行李箱。当然,铺上床垫当个双人床是不在话下。同级别SUV拥有的,小鹏G7也不少,甚至更优秀。

比如,全车39项魔术收纳空间,从手机收纳到雨伞的专属位,从效挂钩倒带磁吸可折叠小桌板,可以说小鹏把行车途中能够考虑到的需求都考虑到了,细节之处可谓是贴心至极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驾乘舒适性,小鹏G7的Nappa真皮云感座椅采用12层舒适结构设计,坐垫有高达30mm的海绵层,坐上去更为贴合;配合前后排的通风、加热、按摩以及电动调节功能,长途驾驶疲劳感显著低于同级车型。

再加上,前后排50W风冷无限充电、15.6英寸前排中控屏、8英寸后排娱乐屏、2.17m²全景天幕,再加上20扬声器7.1.4声道音响等舒适性配置在新车上均有体现。

如果说在配置上还有哪些不足?恐怕就是这个2.17m²全景天幕了。在烈日下,它虽然隔绝了光线直射,但即便是开启空调,在头顶两指位置处依旧热力十足。如果能够加入遮阳帘,想必更受欢迎。

设计:科技实用平衡

俗话说,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
在外观设计上,消费者可谓是各有所爱,但重要的一点,就是必须实用打底。

小鹏G7采用第二代家族式“Robot Face”设计语言,它将贯穿式LED灯带与分体式LED大灯二者高度融合,不仅夜间点亮辨识度极高,而且也没有违和感,仿佛是一辆从科幻电影中驶出的座驾。

就在给小鹏G7拍定妆照的时候,它的侧颜杀可谓是老少通吃。再加上车侧流畅的腰线、溜背轿跑SUV的造型以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,提升科技感的同时,也带来不俗的运动特质。

车尾部分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,并且还提供兼具实用性的扰流板,呼应前脸运动风格。增设的辅助驾驶指示灯位于尾部内凹处,点亮后更增添了一抹运动元素。

除了出众的外观设计,小鹏G7在内饰营造上,可谓煞费苦心。

座舱的“光韵乌托邦”设计理念,提供秘境蓝、暖阳橙、气宇灰、深空灰四种内饰色彩,并通过欧洲G3曲率弧形真木、PVD镀膜工艺饰条和256色漫反射氛围灯,以及三款顶级国际大师定制香氛等丰富配置,营造出星际般的沉浸感,令人过目难忘。

写在最后:

小鹏G7以19.58万元的起售价,将40万级豪车的配置(如800V高压平台、L3级算力、AR-HUD)下放至25万级主流市场。尤其是在特斯拉Model Y、小米YU7等竞品面前,小鹏G7凭借“入门即高配”的策略、本土化智能生态以及更符合国人习惯的驾驶体验,成为2025年最值得购买的智能SUV。